关税重压与电动化转型阵痛下,欧洲汽车巨头或许正经历“阵痛”时刻。大众汽车集团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营收1584亿欧元,同比下降0.3%;营业利润67亿欧元,同比下滑33%,低于市场预期。全球交付量440.5万辆盈富忧配,虽同比增长1.3%,但未能转化为利润增长。
美国进口关税成为不可忽视的负担。上半年关税成本高达13亿欧元,相当于吞噬了近20%的营业利润。与此同时,奥迪、大众乘用车和软件部门Cariad的重组支出再添7亿欧元压力。
关税、电动化与重组成本共同构成了大众的利润“三座大山”。在营收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3%下滑至4.2%。若剔除美国关税和重组费用影响,利润率也仅为5.6%,仍未达预期。
产品结构变化成为隐形杀手。大众在财报中坦言:低利润率电动车占比提高,叠加价格竞争与汇率波动,形成“负面组合效应”。当消费者拥抱ID系列电动车的同时,传统燃油车的高利润优势正在消解。
现金流警报已经拉响。汽车部门净现金流从上年的正4亿欧元转为负14亿欧元,其中对Rivian追加9亿欧元投资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
从区域市场来看,全球市场呈现明显分化。南美市场以19%的增长率领跑,西欧和中东欧分别增长2%和5%。
但是,与之相比,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北美以及中国市场,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其中盈富忧配,中国市场下滑3%,北美市场因关税打击暴跌16%。
订单数据带来曙光。西欧地区订单总量增长19%,其中电动车订单激增62%,ID.7 Tourer、 e-tron等新车型表现抢眼。
在一定程度上,这或许表明大众的产品力仍在,只是,从盈利能力来看,或许已被外部环境侵蚀了。
品牌阵营中,斯柯达成为亮点,季度利润达7.4亿欧元,创下8.5%的利润率。而保时捷销量下滑11%,营业利润降至8亿欧元,凸显豪华品牌同样难逃行业寒流。
或许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表现,大众方面大幅修正了全年指引,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显示出了谨慎信号。
具体而言,大众方面将营收增长预期从5%下调至零增长,营业利润率区间从5.5%-6.5%降至4.0%-5.0%。
与此同时,现金状况预期同步缩水。汽车业务净现金流预测砍半至10-30亿欧元,净流动性预期也从34-37亿欧元下调至31-33亿欧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否大众方面为应对寒冬储备粮草的生存策略盈富忧配,值得关注。
官方声明将前景分为两种情境:若美国维持27.5%关税,业绩将触及预期下限;若关税降至10%,才可能触及上限。大众直言:“关税走向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我们的半年数据呈现出对比鲜明的局面”,首席财务官阿诺·安特利茨在声明中指出,“一方面我们在产品方面取得强劲成功,另一方面运营业绩同比下降三分之一”。
大众正处于战略调整关键期。面对中国品牌崛起,大众加速推进“在中国,为中国”本土化战略,与小鹏、上汽的合作车型将在明年陆续落地。软件部门Cariad虽仍亏损12亿欧元,但重组后已现改善迹象。
投资未来与当下盈利的平衡或许是值得考虑的问题。集团坚持2025年汽车业务投资比率为12%-13%的计划,同时承诺到2027年将降至10%左右。或许,这需要大众在研发投入与成本控制间走出精妙平衡木。
本文结语: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大众的营收以及营业利润显然受到了影响。不过,依然具备一定的看点。
比如说,斯柯达品牌逆势创下8.5%的利润率,成为财报中的闪光点,欧洲电动车订单激增62%则暗示需求仍在。
同时,大众将全年净现金预测区间从20-50亿欧元调整至10-30亿欧元,账上现金储备或将成为穿越风暴的关键燃料。
随着欧盟与美国就汽车关税的谈判进入关键阶段,大众下半年的业绩走向或许与此息息相关。不过,这家欧洲工业巨头的转型之路即使会遇到一些挫折,我们相信它依然能够妥善应对。
在此,我们希望大众不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体验,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销量、营收、利润以及发展前景。
最后,本文涉及到的营收、利润等财报数据,来源于大众官方,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数据为准。
本文声明:
本文为车宇世界原创文章,总第11840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车宇世界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广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